摘要:近日,滬武高速發生一起單方事故。原因是駕駛員開啟自動駕駛模式,在接電話時車輛沒有識別出路面的路障標志而沖入施工區域,所幸未造成施工人員受傷。
近日,滬武高速發生一起單方事故。原因是駕駛員開啟自動駕駛模式,在接電話時車輛沒有識別出路面的路障標志而沖入施工區域,所幸未造成施工人員受傷。
此事引起了不少網友對自動駕駛技術的質疑。不少人認為,自動駕駛技術根本沒必要存在,開車本就是為了駕駛,如果不想駕駛,我們為什么不去打車呢?這種觀點未免太過于以偏概全,其實造成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還的在于駕駛員并未按規定要求駕駛。
可能有人會好奇,都已經自動駕駛了,為什么還要怪駕駛員呢?這里就要解釋下了,其實,目前我們生活中一些車輛所具有的自動駕駛功能并不能說是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
自動駕駛,又稱無人駕駛,是依靠計算機與人工智能技術在沒有人為操縱的情況下,完成完整、安全、有效的駕駛的一項前沿科技。但這種自動駕駛,的分等級層次的。熟知自動駕駛的人都清楚,自動駕駛共有6個級別,LO級完全由駕駛員駕駛操作;L1級別是指特定情況下汽車輔助駕駛員駕駛;L2級中自動駕駛能完成某些駕駛任務,但駕駛員需要時刻監視環境變化,隨時準備接管;L3級別,駕駛員幾乎不用時刻準備接管,汽車可以獨立完成全部動作;L4和L5級別是完全自動駕駛技術,都完全不用駕駛員的操控,區別在于L4要求是在高速公路等特定條件下,而L5級別則在任何條件下都成立。
而當前大部分自動駕駛汽車支持的等級還停留在L2,部分L3。并且至今為止,全世界就沒有地方允許自動駕駛,美國也只有很少的地方頒發了實驗性質的自動駕駛牌照,而且還是必須讓駕駛員坐在駕駛室里面才行。國內也只是部分城市允許自動駕駛車輛上路測試。
也因此,很長一段時間內,“智能汽車”“無人駕駛”的概念隨處可見,大眾對此卻云里霧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上路的合法性”,連測試道路要求都非常嚴格。
那么為什么這種被稱為可以重塑未來的出行方式為什么不能更快推行、上路呢?這里有網友的一句評論非常中肯:成天喊自動駕駛要來,國內這交通狀況你心里沒點兒數?所以說,自動駕駛汽車從概念跑到路面,新規從口頭熱議落地為現實立法,這需要的不僅是車企、政府,更需要的是全社會的配合,你怎么看呢?
注:本文由今日商訊獨家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引用。
編輯/卞慧靜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