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日,網易全體員工集體收到了一封奇怪的郵件,不是工作通知,也非會議提醒,而是要求員工們趕緊給自己取上一個花名昵稱,以供內部溝通時使用。
9月1日,網易全體員工集體收到了一封奇怪的郵件,不是工作通知,也非會議提醒,而是要求員工們趕緊給自己取上一個花名昵稱,以供內部溝通時使用。
網易的員工們一聽,興奮中帶著一絲小小的愁緒。興奮的是終于可以去掉“哥、姐、總”等稱呼,打破森嚴的等級制度。愁的是,我究竟該叫啥呢?為此,他們甚至在網絡上發起了征集。
取名有規則,改名將伴隨你在網易的整個職業生涯。好名字采取先到先得的策略。誰先錄入,這個花名就是你的了!
為了爭奪心儀的花名,網易取名系統一開放,員工們就一窩蜂地沖了上去。多個朗朗上口的“優質好名”瞬間被一搶而空。
不是?說好的大方得體,積極向上呢?
這些“別具一格”的花名為網易的企業文化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不過這并不是重點。丁磊的用意在于倡導平等溝通,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從對話上消滅排資論輩。
身為市值700億美金公司的創始人,丁磊表示,“很不喜歡員工叫我丁總,這是是埋藏至深的老總文化,叫著叫著容易把網易叫成傳統企業。更何況,丁總聽起來也太顯老了,我還沒50歲,正年輕著呢。”
采取花名制的互聯網大廠,網易并非第一家。淘寶的員工也有屬于自己的花名,連馬云自己也不例外。馬云AKA風清揚,張勇AKA “逍遙子”。在騰訊,馬化騰AKA“pony”,張志東則叫“tony”,張小龍是為“allen zhang。
江湖傳言,京東伙伴互稱兄弟,百度則互為同學。互聯網行業與傳統行業的不同從企業文化中便能明顯地體現出來。幾乎所有互聯網大廠都在稱呼體系上講究平等溝通,希望能營造出“平等輕松“的環境,杜絕官僚主義的滋長,這也遵循了互聯網大廠強調創新和扁平化管理的故有傳統。
前有阿里,后有網易。在兩大巨頭公司的引領下,互聯網界的“花名文化”或將發揚光大。還會有那些公司跟上“取花名”的步伐?我們拭目以待。
注:本文由今日商訊獨家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引用。
編輯/李雨桐